在工程招投标或合同执行过程中,不少企业被要求提供“履约保障”,这通常意味着要提供履约保函或履约保险。但实际操作中,很多人常常将二者混为一谈,甚至误认为二者是一样的。
其实,这两种担保方式在出具机构、法律性质、费用结构、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有本质区别。选错不仅可能失去中标资格,更可能在项目履约过程中承担意想不到的损失。
履约保函:由银行或专业担保机构出具,承诺在企业违约时按约赔付给业主(甲方)。
履约保险:由保险公司承保的履约责任保险,发生违约后,由保险公司理赔。
📌 本质区别:
履约保函是一种金融担保工具,强调“先赔后追”;履约保险是一种商业保险产品,强调“风险共担”。
履约保函通常由国有大行、股份制银行或有资质的担保公司出具,对企业的资信要求较高。
而履约保险由保险公司提供,通常门槛较低,但对高风险项目的审核也更为严格。
📌 很多甲方单位(特别是国企、政府采购方)明确只接受银行保函或国企担保公司开具的保函,履约保险则不予认可。
履约保险往往价格便宜,年保费可能仅为履约金额的0.3%-0.5%;
而履约保函通常按照金额的1%-2%收取担保费,还可能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或反担保物。
但关键是:价格低不等于风险小!
履约保险的免责条款较多、理赔程序繁琐,一旦发生违约争议,拿到赔付的周期可能远超预期。
银行保函或担保公司保函,一旦出具后基本等同于“见索即付”,不需经过复杂审核即可启动索赔。
而履约保险则往往要走理赔流程:
报案→立案→调查→审核→赔付,时间长、程序多,一旦项目涉及复杂履约争议,甲方往往更信任保函。
✅ 大型项目或政府采购类招标: 建议优先选择银行或大型担保公司开具的履约保函;
✅ 小微项目、分包工程或价格敏感型客户: 可优先考虑履约保险,成本更低;
✅ 想提升企业信用等级、后续融资计划企业: 选择履约保函更能增强对外信用形象。
投标前务必看清招标文件要求,是保函还是保险?明确出具主体;
如果两者皆可接受,结合费用与风险结构做出最优选择;
保函可选择灵活的担保公司合作,部分支持“0保证金”;
避免图便宜选保险,结果甲方不认可或理赔难。